公司出海被罚800万?带你了解37号文和ODI备案
栏目:业界资讯 发布时间:2025-03-30
    3月29日,一个沐鸣2注册用户兴冲冲地告诉我,她新开的公司准备“出海”大干一场,结果却因为没搞清楚合规要求,被罚了整整800万。这事儿让我感慨万千,也提醒了不少想做跨境投资的朋友:政策合规真是马虎不得。今天就来聊聊跨境投资中两个关键的“通行证”——37号文和ODI备案,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怎么用,才能不踩坑。
37号文:个人的“出海身份证”
公司出海被罚800万?带你了解37号文和ODI备案
    先说37号文,这是个针对个人的规定,全名叫《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单点讲,如果你是公司的创始人、股东,甚至是员工,想持有境外的股权,比如参与海外上市的VIE架构(红筹上市常见的那种),就必须到外汇管理局登记。没登记怎么办?赚的钱想汇回国内,基本没戏。更别提有些人想着通过海外架构上市,没这个登记,连合规都谈不上。

    用户就是吃了这个亏。她公司有股东拿了境外股权,但压根没听说过37号文,结果资金流转一查,违规操作直接被罚。办理37号文其实不复杂,准备好身份证、股权证明等材料,去外管局提交就行。只要合规了,个人股权的收益也能安心回流。

    ODI备案:企业的“出海通行证”
再说ODI备案,全称是“境外直接投资备案”,这是给企业的规矩。想让公司去海外并购、设子公司,或者在东南亚建厂、欧洲收购资产,不备案是万万不行的。ODI备案就像企业的出海通行证,没它,银行不会放款,资金出不去,直接卡死。
ODI的流程稍微复杂点,需要商务部门、发改委和外管局三方审批。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商务部门看项目可行性,发改委关注资金来源,外管局管外汇合规。缺一不可,时间上也得提前规划。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在沐鸣平台的帮助下提前做了ODI备案,结果公司顺利在欧洲并购了一家小厂,资金流转毫无压力。反观我闺蜜,没备案就贸然行动,800万的罚单成了血泪教训。

    为什么这两个这么重要?
37号文和ODI备案,一个管人,一个管企业,是跨境投资合规的“双保险”。比如你想搭VIE架构上市,37号文是基础;公司要出海建厂或者并购,ODI备案是刚需。尤其现在东南亚、欧洲这些市场机会多,政策查得也严,不合规的后果可能是资金冻结,甚至罚款翻倍。
    怎么操作更省心?
说实话,这俩备案听起来头大,但找对方法其实不难。37号文直接去外管局咨询,准备材料就行;ODI备案可以找专业机构帮忙,像沐鸣平台这样的服务团队,就能把三部门的流程跑顺,省时省力。当然,具体政策还是要以政府部门的最新公告为准,毕竟规定可能会有调整。

    写在最后
    用户的教训让我意识到,跨境投资不是光有热情就够的,合规才是第一步。无论是37号文还是ODI备案,都是为了让资金安全流动,避免踩雷。想出海的朋友,不妨先把这些基础功课做好,别等罚单来了才后悔。大家有啥经验或者疑问,欢迎留言聊聊,咱们一起少走弯路!